要炒菜時,該先下什麼料,以及要用什麼油,那真是大哉問

有的食物容易燒焦,有的食物不容易煮熟,有的先下就老了

有的油則是遇到高溫就毀了他的營養成份。

今天想瞭解的是麻油的發煙點為何,究竟應該要如何料理才好,因為有的師傅要用麻油來煸老薑,煸到薑捲了。油應該也毀了,

因此查詢了油品的發煙點來當作參考。

芝麻油(未經精煉麻油) 350    F 177°C
芝麻油(半精煉麻油) 450°F 232°C

以上看得出沒精煉的麻油發煙點很低,不太適合高溫烹煮。煸薑時要隨時注意保持低溫才安全~

最好還是用玄米油這類的油品來做煎炒炸的動作會較好,若真要麻油香氣最後再加入麻油。

大部份精煉過的油品較能耐高溫才發煙,應該稍微好點。不過精煉過的油,營養價值似乎也少了。

結論是,不過度高溫的烹調較能保持營養。

 

下面是各種油的冒煙點,來源是維基百科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86%92%E7%85%99%E9%BB%9E

裡面的資料僅供參考,裡面寫牛油~來自牛奶,在我的認知裡,奶油才來自牛奶,牛油來自牛脂肪。

食用油冒煙點參考表

各種食用油冒煙點的參考值(僅供參考)[1]
油品名稱 冒煙點°F(華氏 冒煙點°C(攝氏
亞麻子油(等級:未經精煉亞麻種子 225°F 107°C
橄欖油 低酸度冷壓初搾:(Low Acid Extra Virgin Olive Oil) 405°F 207°C
橄欖油 冷壓初搾:(Extra Virgin Olive Oil) 375°F 191°C
橄欖油等級:Olive Oil) 391°F 230°C
橄欖油 初搾(Virgin Olive Oil 391°F 199°C
橄欖渣油(橄欖渣油/商品通常只簡稱橄欖油Olive Pomace Oil / Pomace Oil) 460°F 238°C
橄欖油 清淡/特淡(特淡Extra light) 468°F 242°C
椰子油(冷壓初搾) 449.6°F 177°C
椰子油(精煉) 350°F 232°C
花生油(未經精煉) 320°F 160°C
花生油(精煉) 450°F 232°C
大豆油(未經精煉) 320°F 160°C
大豆油(半精煉) 350°F 177°C
大豆油(精煉) 460°F 238°C
棕櫚油 455°F 230°C(大約)
芝麻油(未經精煉麻油) 350 177°C
芝麻油(半精煉麻油) 450°F 232°C
液態牛油/液態奶油 (待查) 200°C(大約)
玉米胚芽油 (待查) 200°C(大約)
芥花籽油又稱菜籽油(Canola oil) 375-450°F 190-232°C[2]
芥花籽油(高油酸) 475°F 246°C
芥花籽油(精煉) 400°F 204°C
核桃油(未經精煉) 320°F 160°C
核桃油(半精煉) 400°F 204°C
酪梨油 又稱牛油果油(初搾) 375-400°F 190-204°C
酪梨油 又稱牛油果油(精煉) 520°F 271°C
果油 430°F 221°C
杏仁 420°F 216°C
葵花籽油(不加精煉 不同等級) 225-320°F 107-160°C
葵花籽油 高油酸 不加精煉 320°F 160°C
葵花籽油 高油酸 蒸餾法 455°F 235°C
葵花籽油(精煉) 440°F 227°C
葵花籽油(半精煉) 450°F 232°C
牛油(來自牛奶) 250–300°F 121–149°C
豬油(來自豬身體脂肪) 370°F 188°C
奶油(常溫固態) (待查) 175°C(大約)
植物奶油(人造牛油/人造奶油) (待查) 175°C(大約)
小麥胚芽 (待查) 135°C(大約)
紅花籽油(未經精煉) 225°F 107°C
紅花籽油(半精煉) 320°F 160°C
苦茶油(半精煉) 485°F 252°C
紅花籽油(精煉) 510°F 266°C
玄米油 (待查) 251℃
arrow
arrow

    Jessic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